联盟简介 为加快我国基础软硬件技术发展,由立志于自主创新、积极推动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发展的企业、高等院校、科研机构及社会团体,在自愿、平等、互利基础上组成的跨行业、开放性、非营利性社会团体“先进操作系统创新联盟”。 联盟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加强产业生态建设为目标,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合作与促进平台,引导集聚信息技术产业的创新要素,发挥资源共享、集成创新、组织平台优势,联合开展以操作系统为核心的关键技术、标准和产业研究,推动政产学研用联合、上中下游贯通,解决产业技术短板弱项,探索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模式和机制,加快攻关成果转化应用,促进科技成果高效转移转化,构建研产用同向发力的创新生态,深化数字技术产业化、规模化应用,推动自主创新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高质量发展。 联盟依托“先进操作系统创新中心(天津)有限公司”,秘书处办公地点:天津市滨海高新区信息安全产业园。 | ||
业务范围 (一)政策研究和咨询 围绕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发展重点领域和关键问题,开展发展战略和路径规划研究,为政府和行业发展提供战略规划和政策措施等方面的咨询规划服务。 (二)关键共性技术创新 围绕以操作系统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开展联合攻关,积极推动成员单位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、对行业有重大影响的共性技术,形成共性技术服务和持续创新能力。 (三)标准规范研究 组织成员单位制定操作系统相关团体标准和规范,加强技术标准基础研究,支撑国家和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;开展基础软件相关政策法规研究,提出相关政策规范修订建议。 (四)产业生态建设 汇聚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技术、市场、人才、教育、信息、组织等生态资源,以操作系统共性关键技术为连接纽带,打通技术、组织、商业、资本等壁垒,整合产业链创新资源,完善创新生态网络,助力创新驱动发展。 (五)产业化推广 探索建立以操作系统共性关键技术为牵引,产学研用相结合,市场化、多元化投融资和成果转化的有效运行机制,打造产学研用多赢科技创新平台,加强知识产权保护,促进科技项目孵化与投融资对接,推动产业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,加快数字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。 (六)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 在成员单位之间建立有效运行的产学研合作新机制,开展各类学术交流活动;广泛开展国际合作,通过项目合作、高水平技术和团队引进、联合研发、联合共建等形式,探索国际创新合作新模式。 (七)人才培养 集聚行业高水平领军人才与创新团队,开展人才引进、人才培养、人才培训、人才交流,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育体系,为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发展提供多层次创新人才。 | ||
联盟任务 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,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加强产业生态建设为目标,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合作与促进平台,充分发挥创新主体作用,推动政产学研用联合、上中下游贯通,切实解决产业技术短板弱项,以信息技术科技创新,支撑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,打造贯穿新型创新链、产业链、价值链的协同创新生态网络,盘活资源存量、培育需求增量、提升供应链质量,培育新质生产力创新动能,积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。 着力引导集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新要素,发挥资源共享、集成创新、组织平台优势,联合开展以操作系统为核心的关键技术、标准及产业研究,共同解决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的瓶颈和问题,探索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模式和机制,加快攻关成果转化应用,促进科技成果高效转移转化,构建产学研用同向发力的创新生态,加强产业体系自主可控、安全可靠,提升产业链、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,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,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。 | ||
组织架构 · 主权算力联合创新实验室 围绕主权算力调度编排能力建设,从指令集产权自主可控、指令集设计自主可控、芯片设计自主可控、算力整机自主可控、算力调度自主可控等五个维度开展联合创新工作。 · 智能制造协同创新实验室 围绕智能制造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,集聚产业优质创新资源,通过协同创新,解决制造业中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,推进科技成果向实际生产力转化。 | ||
建设情况 成员覆盖麒麟、统信、华为、普华、方德等国产操作系统头部厂商和鹏城实验室、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、软件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、智能化协同制造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等9家国家级创新平台。180多家企事业单位,共同推动上、中、下游产业链贯通,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,构建“产、学、研、用”同向发力的生态系统,进一步深化数字技术产业化、规模化应用。 |